导入数据...
运用团队赋能思维,助推“国培计划”实施
[国培十年路 天府迎春来]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9月8日
  查看:7211
  来源:
——以四川援彝“第一校长”培训项目为例

一、案例摘要

面对举世瞩目的凉山精准扶贫国家大政,我们非常荣幸承担了四川援彝“第一校长”培训项目。但对于这个具有特殊使命的培训项目,如何创新思维、破解困惑、办出特色,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运用团队赋能思维,力求引导学员自主管理、人人赋能,激发学员学习内驱力,把学习主动权授予或归还班级、小组和学员个体,创建以学习小组为单元的赋能型班级团队,从而使培训班办出了精彩、获得了赞誉。

二、项目背景

凉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习总书记亲临视察,省委、省政府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按照省委组织部(省综合帮扶办)统筹部署,全省教育系统于2019年初选派了645名综合帮扶队员分赴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从中优选了首批50名援彝“第一校长”,并纳入2019年四川”国培计划“。 通过项目实施,将帮助学员明确作为援彝“第一校长”的使命担当和职业责任;提升“第一校长”专业及综合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及学校治理示范引领能力和帮扶指导能力。

三、赋能思维

赋能(empowerment),也即授权,是指一级组织或系统在建立了诚信和规范的基础上尊重下属,下沉权力,赋予能量、提供舞台,从而打造能够自我驱动、主动适应变化、汇集成员智慧、大胆试错创新的敏捷共创型团队。团队赋能应是一种团队成员之间的乘法思维,而非一般的加法思维,更不能是除法思维,团队赋能的理念是:力量来自团结,团结来自信仰。

“国培计划”虽是短期项目工作,但完全可以借助赋能思维,把一个培训班级视为一个完成共同任务、达成共同目标的团队,去尝试创新团队建构理念,寻找杠杆撬动支点、破解成人培训困惑,形成团队赋能体系,着力于把学习主动权、自主管理权、过程调控权、绩效评价权下沉给班级、小组和学员本人。

四、项目创新

1.赋能式定位

针对”第一校长“这个特殊的群体,培训项目定位是我们首要明确解决的问题。

⑴ 培训对象定位。培训学员来自于全省内地学校,已经是骨干教师或学校中层或校级副职,是将学员定位为被动受训的客体还中主动求学的主体?我们在开班破冰行动中就引导学员树立自己的角色意识:作为即将上任的“第一校长”,在培训团队里面,应首先作一个为自己、为他人、为团队的主动赋能者,其次还应作一个为他人、为团队赋能的引领者、组织者。

⑵培训目标定位。省项目办已经明确了本班的培训目标,怎样将目标定位分解到具体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环节当中去?我们为学员提出了一个口号:人人为团队赋能,人人助目标达成。

⑶培训内容定位。怎样兼顾协调教师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的相关培训内容与凉山扶贫支教能力的相关内容?我们认为,根据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赋能思维,精心设置课程,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靶向性,就是一种课程赋能的具体体现。

⑷培训形式定位。根据不同的课程主题、内容和培训时间(80学时面授与跟岗,20学时网络研修),怎样定位适合的、高效的、多样的培训形式?我们力求设置最优化达成培训目标、呈现培训内容的,同时最能体现学员自主赋能的培训方式。

⑸培训师资定位。怎样根据培训目标、培训主题来优选高校教授、一线名优和民族地区专家作学员的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我们希望也要求授课教师主动融入到这个以赋能为特征的团队当中。

⑹培训管理定位。是以执行命令式管理培训班,还是在规范的前提下,信任学员自我管理、小组赋能管理、人文激励管理?赋能思维的根本理念就是要自主管理、自我赋能,赋能他人,优化团队,这正好与我们力改成人培训困惑、创新培训团队建设完全吻合。

⑺培训评价定位。怎样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学员评价与师资评价、自我评价与团队评价? 我们改革常规评价思维,将学员赋能过程表现、赋能目标达成融入到评价体系中。

⑻培训成果定位。怎样确定本培训项目的成果类型、成果标准、汇集方式、推送媒体、成果评优、成果推广等?我们将运用赋能思维优化培训团队建设的系统探索,也列作培训项目生成性成果,争取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2.赋能式团建

团队赋能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和氛围,一个培训项目,当学员、教师和相关支持人员走到一起时,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群体,如何把这个群体建设成为一个融合、活泼、互信、自律的团队,就是赋能式团建的宗旨和路径。

四川”国培计划“援彝“第一校长”培训班集中面授于2019年10月15日在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如期举行,实到学员49名(其中一名家中特殊原因请假延至下期)。在项目组及其授课专家带领下,进行了赋能式班级建设,以“援彝、扶贫、支教”和“第一校长”为切入点,激发学员不忘使命、牢记初心、担当责任、增长智慧;班委会组织学员开展主题辩论、问题研讨、技能竞赛、成果展示、才艺分享等仪式活动,从而潜移默化、暗示唤醒学员自我赋能、赋能他人、赋能团队,使整个班级一直洋溢着“今天我行”“我为小组添荣誉”“我为班级作贡献”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特征,更难能可贵的是实现了成人集中培训班”无一人、无一次迟到、缺席“自主管理目标。

同时,项目组还将所有授课专家也纳入赋能团建活动中,引导和激励专家融入学员团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起人、主持人、引路人、启智人。赋能式团建活动中,班级学习小组轮流编写每天培训简报,不仅全面纪实培训过程,更有学员写下了60余篇诗歌散文式培训感悟,盛赞扶贫大政、感恩国培项目,抒发师生情缘,述说精彩故事。学员顾学飞写道:“教育帮扶大凉山,第一校长责任坚。我辈齐心揽明月,敢叫彝区换新颜。”雷友胜写道:“我为什么选择到喜德中学来支教?因为我的学生在那里。我要用这段不是很长的时间,用心和爱去全力以赴,做一件人生中很有意义、很难忘的事。支教学校虽在远方,但路和诗就在脚下。”

3.赋能式课程

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培训项目的主体,赋能式课程的要素就是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授课专家与受训学员共建共享课程,形成共同赋能式课程体系与教学相长型师生关系。尤其要力改授课专家居高临下、“知识中心”、学术封闭的深井式传统思维。

在五天集中面授和五天跟岗实践期间,我们以赋能思维精心设置了下述授课主题和跟岗活动,分别对应前述三大培训目标和学员需求,实施效果良好。

第一模块《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解读》,安排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解读”等4个主题;第二模块《课程改革与教育扶贫工作探究》,安排了“民族地区校长课程改革领导力的提升策略”等6个主题; 第三个模块《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指导能力提升》,安排了”建设新时代民族地区创新型教师队伍“等4个主题。选择了凉山州本土名优学校--西昌航天学校跟岗,学员深度体验和参与了:现代型学校环境及文化建设;新时代班主任及德育工作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高效课堂构建;学生社团活动与核心素养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管理等五个主题的全过程。20课时网络研修,也采用赋能思维,优选国内外最优秀、最适合为援彝“第一校长”赋能的专家课程与数字读物,提供给学员们拓展视野、充实理论。

4.赋能式研修

研修方式是与课程设置紧密配合的,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与活动,就须采取相适应的研修方式。在整个研修过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既注重个人赋能,也注重对外赋能。

其授课、研修形式改为以培训主题为主线,倡导知识建构法、“犹太教育法”、项目学习法,案例引领法、体验实践法等;既要求专家展示自己最新观点、研究成果,更注重根据学员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与方式,用爱心、责任、思想与学识去唤醒浸润、接纳赋能,而不是专家个人的脱口秀或才华表演;授课时间均未超出三分之二,余下时间进行主题互动,发动学员进行头脑风暴,穷尽式提问、辩论式研讨、平等式对话,让学员充分展现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赋能,体现其个人在团队中的收获、贡献、价值与尊严。通过这样的改进,本国培班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学员问题多,解决办法多。除了授课专家与跟岗学校进行解惑答疑外,学员之间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主要话题就是问题研讨。本国培班所建的班级群至今仍然非常活跃,一有发问,很快就有多人答复。这样的赋能研修方式也受到10位授课专家的高度评价。

5.赋能式评价

根据赋能思维,评价也是一种赋能路径和举措。我们在发挥评价的诊断与规范功能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评价的激励、引领功能,坚持多元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相结合,在评价量标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团队赋能状态和成果的评价,包括:项目定位的赋能理念、团队建设的赋能模式、课程设置的赋能组合、研修过程的赋能方式、生成资源的赋能特性、受训学员的赋能拓展等。

本培训机构内控评价:目标达成率100%,并有理念思维与管理模式的特色创新;学员满意度问卷调查:“很满意”率达到95.91%。授课专家吴杰校长还为培训团队的班风、学风所感动,向全体学员欣然赠送专著《追寻的日子——山区教育的实践与回顾》。

集中面授与跟岗研修结束时,全体学员深情致信我台执行班主任蒋曦和,其中写道:“一位温婉的女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感谢遇见、感谢奉献“。项目专家也敬赠“第一校长”国培班学员吟诗高歌直抒感悟:”第一校长自远方,齐聚邛海话担当。诗情美意如潮涌,盛赞国培谱华章。扶贫支教大国计,何惧高反与冰霜。谋韬攻略战前策,敢叫凉山绽霞光。“

五、结束语

根据我们对49名援彝“第一校长”国培班学员的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所有学员均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引领示范、开拓创新,正在援彝扶贫支教的岗位上不辱使命、砥砺前行,这正是援彝“第一校长”国培班学员以指数级、裂变式赋能凉山教育的使命担当与价值体现。

(中国教育电视台)


【编辑:融媒体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