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境内呈低山和丘陵两大地貌,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校点分布广且多在山区。为改变教师培训存在的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等现状,针对乡村教师个体生存学习环境较封闭、教学任务偏重、专业发展动力不强、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低下的实际,决定围绕“六个紧扣”,通过“点菜”的方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项目涉及中小幼学段共6个学科,培训对象以项目学员为主,另增加近年新聘教师及分管教学干部等共2000人。
一、主要做法
(一)组班子,建队伍。一是以高校脱产置换培训返岗的优秀教师85人为主体组成送教团队,负责研课、磨课与送教;二是由相关师范院校派出的专家教授和县学科教研员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团队,负责指导并举办专题讲座或报告;三是由省特级教师、省名师等组成督导评估团队,负责送教视导、研判、绩效评估;四是由县教体局人事师训股和教师培训机构组成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管理、后勤保障、过程监督。
(二)问需求,找问题。根据“有培训必调研”的工作思路,围绕课堂教学能力开展调研。调研采用座谈会、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先后深入48所学校,通过数据分析梳理汇总,找到课堂中存在的“现代教学思想缺乏”、“教学手段滞后”等6大“短板”;“课本与生活如何有机结合”、“各类教学课型的‘抓手’”等10个“难点”;“如何区别‘真合作’与‘假合作’”、“体验式教学如何‘落地’等12个“疑点”;“如何开展体验式”、“如何做到教学生活化”、“地方特色与教材有机整合”等10个“痛点”;制约教学能力提升中的“理念不新、观念不明,现代教育思想缺乏”等8个“瓶颈”。
(三) “六个紧扣”,定制“菜单”。 在对调研报告梳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普遍性、代表性问题形成初步的“教学菜单”。“菜单”制定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做到“六个紧扣”:紧扣“国培”目标达成;紧扣教育发展新理念;紧扣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和优秀文化特色;紧扣提升教学核心素养;紧扣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紧扣学用结合见实效。再将初步拟定的“菜单”分发到基层学校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确定“菜单”。
(四)对照“菜单”,下单“点菜”。项目办将定制好的“菜单”通过教育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布,教师们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思考后再通过“问卷星”方式按需“下单”。项目办回收并汇总“点菜”。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当一道“菜”“下单”数达20人后,将课题交付给相应学科团队进入研制“菜肴”流程。
(五)名师主厨,精做“菜肴”。由送教团队至少5人以上通过“诊断、研磨、展示、提升”四个环节,按所点之“菜”进行深入“研、磨、辩”:“头脑风暴”提出解决方案;“民主集中”确定设计思路;“良性互动”把关教学设计,最终形成“精品菜肴”。
(六)遴选教师,送“菜”下乡。“精品菜肴”制作好后,送教团队遴选1至2名主讲教师,在充分领悟并完全过手后瞄准问题,将“美味佳肴”通过公开课、展示课、专题报告、教学沙龙、圆桌会谈等方式“送菜”。与此同时,各团队成员深入现场分别从不同侧面参与观课、辩课、评课、议课。
(七)消化吸收,总结提高。首先围绕“点菜涉及的问题解决了么”;“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给你的启示有哪些” 等进行系列性“追问”;然后各组推举中心发言人紧扣“点菜”课题,采用“二加二”(优缺点各两个)评价方式发表小组意见;其次学科教研员根据各方评议进行总结提炼;最后由高校专家或特级教师、名师围绕课题开展专题指导或讲座。
(八)面向未来,拓展提升。将活动中学习、反思、行动所得进一步落实到课堂。以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基点,量身制定《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将初步“过手”的课堂理念、课堂技能、课堂策略等回归课堂持续实践,最终实现课堂能力的“迁移”。
二、典型经验
(一)找准送教的突破口。做好活动前的需求调研,充分分析并利用好调研报告是送菜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目标定位清晰明确。聚焦课堂树立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紧紧围绕乡村课堂“小、真、实”的特点,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靶向问题”和焦点、热点问题归纳汇总集中突破,彻底杜绝原有培训“一副药包治百病”的现象。
(三)把握送教关键环节。总结提升是活动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是解惑释难,厘清方法,由感性至理性提升的过程,是技能“迁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四)配备“硬菜”不能少。教师人格、教育信仰、理想情操、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是教师培训的永恒主题,理所当然地是必配的“大菜”和“硬菜”。
(五)建章立制促长效。常态化开展有实效的教师培训活动,管理机制为前提,运行机制作保障,激励机制是动力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实施成效
(一)精准助推专业成长。“送菜”活动出勤率达100%;“菜品”满意率99.6%;撰写“品菜”心得1600多份;根据“菜谱”拓展性送教110余场次;立项省、市级相关课题18个;“送菜”所获学术成果12项(含1部专著)。送教者和受训者双方课堂教学能力大幅提升,其中一大批受训者成为市、县级骨干;20多人在省、市课堂竞赛中获奖;12人成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3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
(二)切实增强社会影响力。活动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国培助力教师成长》在市、县电视台播放;《教育导报》等十多家省级、国家级主流媒体持续报道和广泛关注,“点菜式”国培项目已深入人心。
(三)广泛实践运用推广。抓住时机,趁势而上,在全县广泛开展课堂教学基本功制度化常态化训练;“千人大练兵”;校长和中、高级职称教师讲课赛;音体美教师课堂技能大赛;教育“新星”讲课活动;微课、说课大赛;国培“好教师”公益行动;片区献课活动等,使课堂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四、推广价值
(一)“双主体”,学、思、践、悟。“点菜式”送教范式把培训者和受训者都视为培训主体,充分重视和利用双方既有认知和经验,参与、互动、探究、体验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使“教”和“学”有机整合,“师”和“生”共同进步。“双主体”中高屋建瓴的理性沉淀和培训者自我带入,这正是“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共享整合,拓展“认知地图”。包含院校专家、特级教师、名师、学科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等各种异质团队的参与,整合精彩纷呈的认知与经验有机融入,有效地拓展了受训者“认知地图”。
(三)“锚定”课堂,成就专业发展。课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使“培训迁移”在课堂中融生。“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中”,问题在课堂中生发,技能在课堂中生成,行为在课堂中改变,自我效能在课堂中提升。
(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威远县教师培训中心:曾志耖 甘华勋 魏刚 田源 刘雪梅)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蜀ICP备05016387号-4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黄荆路9号 邮编:610207 |